市场竞争加剧进一步促进行业洗牌和优胜劣汰
2016年上半年,家具行业的发展形势和整个经济形势一样,由高速发展变成了中高速发展、由扩张型的发展变成集约型的发展。数据显示:2016年1-4月,家具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2431.6亿元,累计同比增长8.4%;利润总额142.6亿元,累计同比增长14.4%。这说明家具行业在消费品领域里面发展还是不错的。业内人士介绍,上半年家具行业主要呈现几个特点。第一,市场销售下降,企业压力增大,第二,企业加快产品的调整和质量的提升,以及产业技术上的提升;第三,环保的压力在增大,比如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、全国各地对VOC的控制等。
从2012年起,整个家居行业增速放缓,开始进入洗牌期,2014、2015家居业陆续出现大批萎缩、停产,甚至倒闭的企业。据不完全统计,去年东莞有800多家家具企业倒闭,这说明家具行业仍然处在很困难的阶段。业内人士认为,市场增长缓慢、生产成本上涨、环保要求提高等因素对企业经营有非常大的压力,目前中国家具行业依然处于转型升级的阶段,市场竞争加剧将进一步促进行业洗牌和优胜劣汰,转型升级也将继续。
从供给侧改革的角度来讲,在满足市场需求上,其实还有几个空档可以去发力。一是老年市场,适合养老和行动不便的老人;二是儿童市场,能够真正对儿童健康、成长有利的好家具;三是80后、90后消费人群,他们更强调个性化、实用性;四是脱贫人群,在城镇化过程中,有七千万脱贫人群,另外还有城中村的改造、棚户区的改造,这部分人群需要经济适用型的家具。
“三品战略”提升制造业的竞争优势
得益于全球化执行的成本优势、人口红利下的规模优势、体制改革下的制度优势,中国早就是名副其实的“制造大国”,然而一直以来中国制造却“大而不强”,今年初爆发的“智能马桶盖事件”更将中国制造推上风口浪尖,备受考验。
近年来,国家提出的“三品战略”就是为了再造制造业的竞争优势,三品战略目前也得到家居业的推崇。第一是品种,现在市场结构在调整,品种在不断增加,包括新材料、新设计,也是使家具的品种在不断扩大。
第二是品质,在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,消费升级,倒逼企业必须在品质上下足功夫。作为品牌企业,更需要提升他的品质来占领市场,提高品牌知名度。比如曲美在环保漆、水性漆上,包括产品质量、新材料应用上做了很多工作;像做定制的尚品宅配,用新技术进行产品的定制生产,保证了产品质量。第三是品牌,很多年以前行业内就开始注重品牌了,但是现在许多企业正逐渐把制造品牌,发展成为商业品牌、社会品牌,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阶段。
为什么近年来很多人都去国外消费、购物,喜欢买国外的品牌,这是因为国内产品的质量、设计、品质知名度都跟不上,尤其在汽车、手表、相机、化妆品等行业,国外品牌几乎占了绝大的份额。“家具行业‘崇洋媚外’的情况尚不明显,进口家具占比重占得很少,家具出口542亿美金,进口只有20亿美金。”专家认为虽然家具行业出口占绝对优势,但仍然应该居然思危, 努力做大做强国货品牌。
“工匠精神”是家居制造业的灵魂
在目前的家居行业里, “中国制造2025”和德国“工业4.0”两个战略是经常被企业家提及的。 “中国制造2025”提出创新驱动、绿色发展、结构优化、人才为本的发展战略,“工业4.0”则提出实现智能化工厂和智能制造,由数字化向智能化迈进。德国是由制造强国向超级强国发展,中国则是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发展。这两个基本上是异曲同工。
“以家具定制为例,以前我们所说的定制是针对个体需求,而现在工业4.0阶段所说的定制是大规模定制网络信息化。”中国家具协会理事长朱长岭介绍,在家居业内,目前也有很多企业引进了国外先进的设计。但从整体上看,目前制造业的自动化程度还是比较低的,因为整个制造业水平不是光靠购买设备就能提升的,还需要人员素质整体提高。中国目前普遍现象是文化水平低的才去做体力劳动,文化高的做所谓的脑力劳动,这就造成了社会普遍人浮于事。但在国外就恰恰相反,美国、德国等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。而我们现在大力倡导的“工匠精神”其实正是对于这些专业领域技术人才的重视。
对中国家居制造业来说,在技术竞争、人才竞争白热化的当下,要想谋求更辉煌的成果,亟需精益求精,永不放弃的工匠精神,工匠精神的回归对于中国企业尤其重要。当下,“中国制造”正在向“中国智造”强力迈进,我们要补上“工匠精神”这一课,让它为家居业的腾飞,做出积极担当。